您现在的位置是:网站首页> 编程资料编程资料
三星980PRO with Heatsink固态硬盘评测 温控魔术师_存储_硬件教程_
2023-05-23
585人已围观
简介 三星980PRO with Heatsink固态硬盘评测 温控魔术师_存储_硬件教程_
我有一双魔术手,上可九天揽月极速超越,下可见微知著稳定控温。术者,技艺也,固态存储行业,在过去的数年内,几乎全都围绕着“PCIe4.0”这项技艺,进行全面普及的优化。
01PCIe4.0曲折的普及之路
性能端,从初代GEN4 SSD堪堪不到5000MB/s,逐步在主控工艺、接口带宽以及闪存性能上进行快速迭代,仅仅1年时间内,7000MB/s成为GEN4 SSD的入门标准,整个固态存储行业就此进入7GB时代。

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
体验端,却没有伴随着性能端的超前布局,出现显著改善。究其缘由,主要有二,其一是系统性产品配套缺失,GEN4固态硬盘作为新兴的技术协议,需要与之配套的新硬件新平台,鉴于现阶段整个硬件行业受困于行业缺货,价格走高的因素叠加,很难有更新换代的冲动,继而导致GEN4固态硬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;
其二是GEN4带来的高温效应,无法彻底发挥全部潜能,缺少科学合理的散热设计,使得GEN4主控极易降频掉速,导致实际体验和理论测试出现显著性能差异。
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
性能提升却实现不了体验升级,在我们回首过去的数年GEN4的发展和普及之路,业界也注意到了“性能和体验”的不匹配,于是给GEN4固态硬盘提供各路散热方案,被提上了日程,甚至是产品设计的初步规划之中。
此外,随着intel 12代酷睿芯片组的全面普及,以及供应链端逐步系统性梳理和打通了芯片供给通道,在可预见的2022年,囤货居奇的硬件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更新浪潮。
02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问世的初衷
于是,在时隔一年,在硬件更新浪潮来临之际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 PCIe 4.0 NVMe M.2固态硬盘正式问世,为了更好描述和解析产品,以下将简称为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。
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
实际上,在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问世之前,整个存储行业对于GEN4固态硬盘的散热方案上,大都趋向于在不影响固态硬盘内部核心器件高效工作的基础上,以物理的散热马甲方式,进行被动式散热。至于具体实操方面,各家品牌根据产品特性差异,衍生出了单片散热马甲,半包式散热马甲,以及全贴合散热马甲等多种形式。
那么,刚刚问世的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又采用了哪种散热形式?其散热效果又是如何?除了散热片部分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在其他方面又有哪些进步和强化呢?
在这里不再卖关子,快速总结一下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技术特点,而后再一一解析。
全贴合散热片设计,兼具高效散热和娇小尺寸,能广泛应用于PC和PS5等设备中
顶级基准性能,最大连续7000MB/s;强悍的高阶稳定表现,重度负载下依旧表现出众
三星原厂主控和颗粒稳定高效,值得信赖
游戏加载,实际应用皆全能
03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散热秘密
先来看外观部分,和其他附带散热马甲的GEN4固态硬盘不一样的是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并没有采用分离式设计,而是在出厂前,将散热器模组直接装备到固态硬盘本体之上,用户收到产品之后,可以毋庸担心散热器安装问题,直接上机点亮,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,笔者还是十分认同这样的设计的;
一体成型
一体成型
实际上,除开用户体验角度,三星这样的设计,还源于该散热器模组的本身。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,以及笔者的反复观察发现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自带的散热器模组,采用的是点对点、端到端的,一环扣一环的精准贴合式散热,该机制是将能够散热的导热胶,一一精准、点对点的覆盖到固态硬盘主要核心控件,诸如主控芯片、闪存颗粒以及缓存等,而非其他厂商采用的单片手动式全面覆盖,这样的好处在于导热胶体能够精准覆盖到所有的核心控件,最大限度将导热胶和主要发热器件进行粘合,从而发挥更高的散热效能。
图源于官网
除了更精准的导热胶定位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本体内置的三位一体设计,也是这款SSD能够实现精准控温的关键,在去年发布的三星980 PRO首测中,笔者就三位一体的散热设计进行了解读,在此引述一下旧文。
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内置了铜箔散热标签、镀镍的主控芯片,以及先进的动态散热保护(DTG)技术,从硬件到软件的全面覆盖,三位一体进一步强化了该SSD的散热能力。
根据三星官方提供的数据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主控制器上的镍涂层在常规工作环境下,比对没有涂层的产品,二者平均温度差异在7℃;铜箔散热标签部分,带有铜箔散热标签能够延缓DTG散热保护触发时间接近30%左右;至于最为核心的动态散热保护(DTG)技术,则是三星自研一项能够监控固态硬盘产品温度,并为了提供过热保护的预警机制,它应用在三星品牌存储多款旗舰级产品之中,它的核心功能一言以蔽之,便是,人为的设定一个阈值,当固态硬盘工作温度达到阈值的时候,动态散热保护(DTG)技术便会被触发,减少和降低主控工作频率,直到温度降至安全区。
外置一体化散热器具,内置三位一体的软硬件散热工艺,使得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能够可靠地管理NAND芯片等主要空间的发热水平,并通过外置散热器具实现快速散热,维持固态硬盘高速运转不掉频不掉速。
值得一提的是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采用的散热技术,已经在三星数据中心级别的SSD上进行了充分验证,能够满足消费级用户持续高性能的存储需求。至于具体的散热效果如何,笔者将在后续的测试部分进行详解。
04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核心构件
当然了,除了散热性能的提升之外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散热器具在尺寸设计上,也进行创新,在保证固态硬盘散热能力的同时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整体机身仅为8.6毫米,对比常规带有散热马甲动辄10毫米的宽体设计,更加纤薄紧凑的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,能够直插PS5,以及标准规格下的笔记本、台式机等设备,而毋庸担心因散热器尺寸问题导致无法兼容或安装的尴尬。
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纤薄尺寸
看完外观部分,再来看看内部核心控件部分,基于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采用一体式散热器具,我们无法直接了解其内部的核心控件。但通过后续的性能测试和笔者了解到的相关信息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依旧采用的是三星自研8nm制程工艺的Elpis主控,关于主控的相关参数,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,据悉该主控能够全面支持PCIE4.0协议,同时能够满足下一代开发、计算等需求,新的Elpis主控支持128队列并行工作,支持128个I/O队列同步进行数据处理。
相较于上一代的主控,队列数(32队列)提升了约400%,根据三星提供的数据,单个队列下,包含了超过64000命令集,这也就意味着三星Elpis主控内部的128个队列,可以同步处理最高超过800万个命令。根据测试该主控的最大连续读取速度达到7000MB/s,而最大连续写入速度也达到了5000MB/s,是上一代主控的2倍。
纤薄尺寸
颗粒部分,自然是采用三星品牌存储第六代V-NAND闪存颗粒,该颗粒在制程工艺上,充分利用三星独创的“通道孔蚀刻”技术,实现了存储容量的跨越式提升,在上一代9x层单堆栈结构基础上增加了大约40%的存储单元;此外,还进行了针对闪存速度的电路优化设计,降低了写入和读取的操作时间,还降低了闪存功耗。
至于缓存方面,毋庸置疑的采用三星原厂DDR4缓存颗粒。
依旧是全自研核心控件,依旧是端到端的精准优化和校正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在优化散热的同时,依旧保持着巅峰的性能。
05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基准测试
进入测试环节,在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测试中,除了常规的基准测试、高阶测试以及应用测试之外,我们还针对散热模组进行了对比温控测试,以探究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在散热方面的实际建树。
基准测试方面,重点考察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连续性能和4k随机性能。
连续性能上,将采用CrystalDiskMark最新8.0版本以及老牌的Txbench进行对比论证。
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经典的硬盘测试软件,它能够在保证了连续读写、512KB和4KB数据包随机读写性能,以及队列深度(QueueDepth)为32的情况下的4K随机性能等常规测试外,在队列设置,性能描述,以及测试数据块选择上都进行了优化,更符合当下硬盘的测试需求。
CrystalDiskMark测试
Txbench测试
在连续测试中,可以看到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最大连续读取速度基本维持在7100MB/s,而最大连续写入速度也保持在5100MB/s,基本符合标称水准,甚至略有超出,也从侧面展示出了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性能潜能。
4K随机性能方面,我们采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换算测试,测量Q32T16下,IOPS的实际表现。
4K IOPS
在4K测试中,可以看到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最大4K随机读取达到了996K IOPS,几乎逼近1000K IOPS,这样的4k性能能够极大的提升日常碎片任务的处理效率。
06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高阶测试
高阶测试部分,鉴于当下主流旗舰固态硬盘几乎全都采用GEN4协议,在基准测试上无法判别出性能差异,于是我们将通过常应用于企业级SSD测试上的IO Meter软件,进行更大负载的专业高阶测试,以探寻在极度严苛的存储负载下,固态硬盘的真实性能表现。
测试的主要流程分为两步,第一步是在无文件模式下,进行长达45min的128KBQD32的连续写入测试,记录每秒的速度表现,形成趋势图;第二步是在连续写入后等待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内部主控自我Trim 15min后,进行5000秒的4KBQD32的随机写入测试,同样记录每秒速度表现。
128KBQD32连续写入测试
某GEN4 SSD 128KB QD32顺序写入
在128KB QD32顺序写入测试中,可以看到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在0-100秒左右,其写入速度出现显著下降,并稳定在1800MB/s左右,而后经过主控自我修正,在大约800秒附近开始爬升,稳定在2000MB/s,从整体的写入曲线可以看到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自我调整能力十分优秀,性能始终保持在较为稳定的区间中,没有显著的、凌乱的速度偏差;和同级别GEN4 SSD相比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在稳定性和绝对性能方面优势不言而喻。
4KBQD32随机写入测试
某GEN4 SSD 4KB QD32随机写入
在静置15分钟后,进行的4KB QD32随机写入测试中,和顺序写入类似,在维系了一段时间较高的IOPS后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开始进入稳定态,并持续稳定在60000 IOPS左右,从曲线表现来看,进入稳定态后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性能稳定的不可思议,这反映了该固态硬盘在经历较大负荷存储任务后的稳定;同样的作为对比样本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无论是在稳定态之前的巅峰数值方面,还是在经过自我校正后稳定态数值方面,都呈现出稳定高效的特性。
综合128KB QD32顺序写入和4KB QD32随机写入高阶测试,可以看出得益于三星自研主控和颗粒的绝对性能,以及散热马甲的高效率散热,在接近2小时的高负载测试中,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在多项数值和性能走向方面,保持着高度的性能一致性,这对于发烧友和专业用户而言,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,持续稳定的高一致性,能够支持他们高效的持续工作,这可能才是旗舰和普通SSD的最大差异。
即面对更高的存储负载,能否继续保持极致的高效和稳定。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,做到了。
07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的应用测试
从基准和高阶两个维度的理论测试,可以看出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在数值上的强悍,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呢?三星980 PRO With Heatsink (散热片版)是否还能保持性能的高一致性?在应用测试部分,我们将通过PC Mark10模拟日常主流应用场景,包括游戏、后期或是文档等工作,并得出相应的分数表现;此外,我们还将借助专业FFXIV Benchmark游戏测试软件,进行实际游戏载入比对测试。
先来看PC mark10应用测试,在新版的PC Mark10专业版中,内置了完整系统盘应用测试,该测试能够模拟正常系统的运行场景,通过程序的内部计算,将磁盘在真实系统环境下的表现以数值的形式展现出来,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。
相关内容
- WD BLACK D30游戏固态移动硬盘评测 主机游戏伴侣_存储_硬件教程_
- 东芝Canvio Flex移动硬盘怎么样? 东芝CanvioFlex详细评测_存储_硬件教程_
- 海康存储C4000ECO 1T怎么样? 海康存储C4000ECO 1T固态硬盘测评_存储_硬件教程_
- 慧荣发布外置SSD单芯片主控“SM2320” 读写都超2GB/s_存储_硬件教程_
- 能比PCIe 3.0快多少 ?游戏本用上PCIe 4.0 SSD速度对比测评_存储_硬件教程_
- 十代酷睿时代 为何选择三星970EVO Plus固态硬盘_存储_硬件教程_
- 硬件百科:为何NVMe SSD性能远超SATA_存储_硬件教程_
- 铠侠EXCERIA G2固态硬盘评测_存储_硬件教程_
- Lexar雷克沙NM800固态硬盘评测_存储_硬件教程_
- 希捷银河Exos X20机械硬盘评测 新一代旗舰级企业硬盘_存储_硬件教程_















提示:
本文由神整理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!
